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诗性智慧解读(三) (第3/13页)
邦首领,以结秦晋之好,免起战火。这也是皇帝以牺牲子女玉帛以媾和的不得已方法。《屯》里所讲的“求婚媾”,就是以婚姻媾和政治,以达到建侯上的顺利实现的目的手段。 本篇以婚姻媾和的过程描述,来比喻“建侯”道路上的困难与反复的道理。 本篇从第一段讲新生事物,即喻指政权(建国立候)的建立。第二段说明建侯之困难。第三段是讲要坚定信心,向前发展,也不要为眼前的利益而盲目行动。该放弃眼前利益,而为长久的事业创造条件。第四段讲坚定既定方针(即求婚媾),以联姻来巩固政权。第五段讲在发展立国之路上,不可横征暴敛。最后是一种忧患意识,再现女子背井离乡出嫁时那种泣血涟涟的情景,为换取政治条件牺牲女子的一切。这篇虽是以“求婚媾”的过程描述,而寓意的是通过婚姻联盟政治,已达到巩固和发展建侯立国的政治目的。 《屯》篇从头到尾,以求婚媾的过程描述来比喻“建侯”的曲折与困难。从语言的描述上,用语优美,犹如一首诗,而且又形象鲜明,有诗韵之美。如: “屯如邅如 乘马班如 匪寇婚媾 乘马班如 泣血涟如” 本篇所用比喻上比较难懂的字是“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里的“字”。“字”:古代作为名的解释补充,这里引申为许配,出嫁。现在还有成语“待字闺中”,是指留在闺房中,等待出嫁。《礼记·曲礼上》谓“女子许嫁,笄而字”。在古代,名与字是分开使用。古人只有到了成人之后才能取字。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又叫上头,上头礼,即改变幼年的发式,把头发盘起来,插上簪子,从此代表成年了。等到出嫁的时候,丈夫就要给她取一个“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