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诗性智慧解读(二十六) (第4/10页)
由的儿子之臣下精神"所构成的庞大汉朝帝国来说,大概是最为合拍的思想体系。前汉以后,王莽、后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先后王朝,兴兴灭灭。但是,不管有多少盛衰,儒学却总是依靠新王朝而确保了国教的权威。一般认为,这与作为儒学道德产生之前题的中国社会关系不断再生产这一事实分不开。在此,能够与儒学对抗的思想体系一直到清代都未曾兴起。如果把宗教思想除外,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可以说只是在儒学思想内部进行的。与中华帝国一样,中国学术思想亦未曾体验过真正的思想对立。从近代开始,当国际性压力渐渐使现代性,市民性的东西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时候,儒学第一次直面到了三民主义这种与自己完全不同系统的社会思想。”(中译本《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丸山真男著王中江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4页)??? 17 通过丸山真男的论述,已知中国历史的特性。正是父权家长制社会的政治结构,适应了儒学的那套方法与理论;也正是儒学的那套思维方法与道德政治理论,是父权家长制文化土壤里生长并渐渐成熟。由此,儒学思想并深深地浸透了那种社会结构的方方面面。 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社会意识依赖并反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是人们对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过程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的内容都是源于社会存在,反映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依赖并反映社会存在,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表现在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之间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社会意识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当社会存在变化以后,后来的社会意识在一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