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93章 (第2/3页)
高约2米,成雉堞状,可架设多达32门大炮。 历史上的大炮台,只在东南墙两角设有碉堡。而面向明国的西北墙身,女墙较矮且没有炮口设置。这主要是葡萄牙人表明其专注于外海防御,以及对当时明国官方的友好姿态。 然而在这个位面,一切都不同了。 早在一年前,大三巴炮台的西北女墙就断断续续得到了加固和增高,并且设置了炮位。 到了最近一段时间,葡萄牙人不但在西北方向的炮台外围挖好了地基,盖好了和地面齐平的砖墙,还准备了大批建筑物质……这里面还有他们高价买来的红砖和水泥。 然后从接到最后通牒的那一天起算,6天后的今天,大三巴炮台面向明国的一面,已经凭空多出了一座坚实的碉堡。顶部的女墙炮口上,也多出了一门门闪着青光的炮口。 当绅士们来到炮台上时,士兵们正在忙碌,做着战争前的准备。 驻守在大炮台上的士兵,可不是那些水平参差不齐的雇佣货色,他们是葡萄牙正规士兵。 这些士兵统一穿着褐色短上装,夹克以及衬衫。他们脖子上打着一根宽领带,下身是短裤、绑腿和皮鞋。所有士兵头上都戴着西式宽沿软帽,并且在帽子上有白色或者金色的装饰带。另外,帽子上插着鲜艳羽毛的,是军官。 整个大三巴炮台上驻守的士兵,由于战争的关系,已经扩充到了400人。 这些人里面包括了200名驻守炮兵,还有200名由火枪手和长矛手组成的近卫部队。 另外,就在炮台后不远的澳门城里,还有增援通道,随时可以向炮台方向增兵。 这一座充斥着不规则线条的大型棱堡,是葡萄牙人的信心所在。 第547节 明国军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