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_第797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97章 (第2/3页)

帝国一直到工业大革命时期。

    哪怕是在热兵器已经开始普及的后世,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和二战中的布列斯特要塞,依旧在诉说着坚城对战争不可或缺的影响:所谓的围困,只要时间一长,进攻者的军队是一定会产生各种霍乱痢疾梅毒瘟疫的,这是所有守城者的大杀器。

    而在17世纪这个殖民时代,坚固的据点或者堡垒,更是保证殖民活动的核心要义。

    只需要在随便什么地方修建一座堡垒,架设好火绳枪,再来几门炮,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和土著做生意了……堡垒是交易中心,也是可以有效防范土著和同为殖民者的各国流氓觊觎攻打的庇护所。

    殖民者在世界各地修建的堡垒,面对大批土著围攻几乎是家常便饭,土著人数少于十倍都不好意思出门。远得不说,近在眼前的,就是荷兰人在巴达维亚被土著帝国围攻。历史上科恩总督就是在围城期得了痢疾而死亡,然而土著面对坚城,最终还是铩羽而归。

    郑大木同志之所以能名留史册成为民族英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打下了荷兰人修筑在台湾的热兰遮城。然而后世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郑大木当时率领大军,是在军力有巨大优势(3万+)的情况下,整整围困了热兰遮城一年时间,直到城里的荷兰佬(1000+)弹尽粮绝后,才出城和平签署了投降条约。

    换句话说,如果荷兰佬有充足的补给,面对二十倍以上的郑军,是完全可以继续耗下去的——这本来就是堡垒存在的意义。

    要知道在明国以外的地区,各国殖民者们无时无刻不在互相厮杀的,这其中真正能硬打下对方据点的战役寥寥无几。相比之下,殖民者因为各种传染病和土著的封锁,而不得不主动放弃某处据点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