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38章 (第2/4页)
,后世隶属新北市,地处雪山山脉北侧支棱与东北角海岸间。 金瓜石地区三面环山,一面面海,曾经因为开采金矿而繁华一时。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当时在基隆河河段修筑铁路桥时,有工人在河道中发现砂金,然后蜂拥而至的淘金者便一路溯河而上寻找矿脉。最终在3年后,终于被一位潮州籍的李姓农民在九份山区附近发现了小金瓜金脉。 而在小金瓜被发现后不久,淘金客也在附近发现了大金瓜露头。“金瓜石”这个地名,即因为大小金瓜的山型貌似南瓜,也就是台语所说的“金瓜”而得名。 原本寂静的基隆山,就此开启了日后金瓜石矿业的辉煌岁月。 对于穿越众来说,其实在早期穿越的时候,大家的一致意见是不开发金瓜石的。 原因很简单:金矿到处都有,没必要花费海量的人命去原始森林喂蚊子——当时的穿越政权,每一个人都是宝贵的,根本经不起“浪费”。 然而时间到了1630年,穿越众来到大明3年之后,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 除了最重要的工业基础不断完善,社会财富迅速增加这个总前提之外,来自于南洋各地的奴隶数量也呈现了爆炸性增长。 奴隶贸易的蓬勃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和历史上不一样,来到东亚的殖民者们,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