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四章 舍利难得,三界皆知 (第3/4页)
立灵山大乘佛教之前,便已经形成。 这也是因为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各自的特性。 因为大成佛法渡人不渡己,往往他们所凝聚出来的舍利,都并非是自己主动所求...也正因如此,真正修行大成佛法的僧人,对佛门果位反而并不看重。 便如同观音菩萨这等大菩萨,他们所求乃是渡化众生,而并非成佛。而恰恰就是在他们渡化众生的过程中,对佛法感悟愈发深厚,从而引动渡化众生时积攒下的功德,仿佛“水到渠成”一般,便将舍利凝聚。 而小乘佛法则有所不同,他们信奉先渡己再渡人,故而一身佛法修为皆凝练于自身...虽然也有修行小乘佛法的高僧因此修成舍利而证得菩萨果位,但毕竟是少数。 但终究是殊途同归。 地藏王菩萨最初修行的便是小乘佛法,并且以此成功凝聚出了舍利子,证得菩萨果位...而他也真正做到了小乘佛教的教义,先渡己再渡人。 因而他下阴司地府,发下大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但更多修行小乘佛法的高僧,在生前很少能够将舍利子凝聚出来,但他们在坐化之后却有更大几率将遗留下一颗舍利子。 其中蕴含了对方于佛学的毕生感悟。 当然了,凝聚舍利子也并非只有这两种方式。 便如当日世尊相助法海一臂之力凝聚舍利子,当然了...那也是因为法海本身的佛法境界足够支撑他凝聚舍利,若是强行承载舍利,轻则神魂受损,终身再无进境;重则魂飞魄散。 换源app】 舍利难得,三界皆知。 每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