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72 (第2/4页)
落了。不然,只用旧人,就会寒了如秦尚书等人的心。所以,从一开始,穆延泽就没有让薛尚书为首辅之意。 “兵部尚书是永安侯,永安侯不必说,他定没有做首辅的意思。而掌院韦学士,是自悼太子自尽后升上来的,如今在内阁不过三年,资历也不足。余下的,无非就是礼部秦尚书,工部严尚书,户部唐尚书了。”谢莫如道,“唐尚书六十七,秦尚书六十八,严尚书七十了。三人都不年轻,可话说回来,熬一辈子熬到内阁为相,年纪也不会太轻。老臣贵在稳,纵无年轻人的锐气,却也有年轻人没有的稳健。” “这三人,要说亲近,那自是唐尚书,别个不说,当初在闽地,后来在江南,他都是在陛下身边辅佐陛下,功劳不浅。只是,唐尚书入阁又比严秦二人晚。”谢莫如道,“陛下倘要提携唐尚书,严秦二人只好辞官了。” 穆延淳也知这种内阁传统,首辅自来是内阁资历最老的一个,资历,并不是说年纪,也就是入阁时间的早晚,比如,我三十岁,你六十岁,我入阁比你早,哪怕只早一天,俩人也是早到的那个资历深。但同时,如果资历浅的后来居上做了首辅,那么,资历深的一般就会辞官,不为别个,不能挡在首辅面前。当然,如先时李钧,他在内阁两进两出,第二次入阁虽是在内阁排第七,可因他这两进两出的经历,他在内阁也是能说得上话的。 如今苏相一去,穆延淳的意思就想在秦唐二人身上选一个,可突然严尚书又搞这返老还童的一套……穆延淳又道,“就不知严老尚书撑不撑得住哟。” 谢莫如笑,“对文官来说,哪怕只做一日首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