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_第九八八章 三老议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八八章 三老议兵 (第2/4页)

平是哈密,刘大夏败则是鞑靼,高下立判,别人更愿意推崇刘大夏功劳,其实是推崇大明弘治盛事,变相为弘治皇帝歌功颂德。

    刘大夏道:“陛下谈及西北之战,追溯到庚申年吾从西北归来,当时陛下曾问是否能将鞑靼覆灭,但那时于乔上疏陛下,提出以宽抚、离间分化之策,利用鞑靼内部纷争,收拢兀良哈等部族,使得其长期陷入分裂,无瑕南侵。”

    “自此以后,陛下经年未曾提及西北时局,直到去年年底,陛下身体大不如前,这才重提西北旧事,多次传召我进宫商讨,偶尔彻夜商谈,我心知陛下要为太子登基做准备,只得勉强同意”

    谢迁冷声道:“时雍,你要助陛下平定河套,彻底解决边患,那是你一片赤胆忠心,可为何要拉上沈溪小儿与你同去”

    刘大夏瞪大眼睛看向谢迁,显得无比震惊,显然没料到谢迁已知晓此事。

    马文升看了看生气谢迁,又看向刘大夏,问道:“时雍,到底是怎么回事陛下不是派你出征吗,为什么与沈溪又有牵连”

    这下刘大夏面子有些挂不住了,他拿起茶杯,轻轻一叹:

    “陛下尝问,庚申年可破鞑靼,是以为何吾便将当时可胜之要素提及,其中沈溪曾在榆林卫城外与鞑靼骑兵一战,是为战引;之后他主动请缨与牛车火炮于榆溪南岸相助于我,是为后因;鞑靼轻兵冒进,以至于前军后军尾不能相顾,这是外因;将士撤守河岸并无退路,奋勇死战,是为内因;榆溪河一战可胜,天时居功其三,地利居功其二,人和居功其一,另外四成功劳,若说我将士记功三成,那沈溪必当记最后一功”

    谢迁听刘大夏说得头头是道,最后把功劳分了分,什么天时地利人和,只把一成功劳归在沈溪身上,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