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〇五九章 雄关 (第4/6页)
京师的大营一般,在扎营和歇宿时吵得个不亦乐乎。 …… …… 居庸关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八达岭”。 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三十多里的溪谷,俗称“关沟”,居庸关便横跨于关沟之上。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就要扼控此口,时称“居庸塞”,汉朝时,居庸关城已颇具规模,南北朝时,关城建筑与长城连在了一起。 此后历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设。 元代时,居庸关是大都通往上都的重要交通大道,皇帝经常从此路过,在关内设有行宫、寺院、花园等建筑,这些建筑一直留到大明朝。 明初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修筑居庸关城:“跨两山,周一十三里,高四丈二尺”。此后永乐和宣德两朝曾大规模扩建,到英宗御驾亲征时,英宗便是从居庸关北上,一路到大同,撤返到距离居庸关不到百里的土木堡,兵败饮恨。 明代宗继位后,景泰年间又将关城扩大加固,设水6两道门,南北关门外都筑有瓮城,防备瓦剌人去而复返,自此后便形成自北而南由岔道城、居庸外镇、上关城、中关城、南口五道防线的居庸关防御体系。 居庸关中关城是主关口所在,隆庆卫负责镇守,隶属于后军都督府。 沈溪曾在之前运炮去西北时,路过居庸关,当时他抱着轻松的心态,毕竟那会儿鞑靼人尚未大举入侵中原腹地,但这次再来,延绥镇已然失守,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