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大发现》(五十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大发现》(五十七) (第2/6页)

,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并实行中央集权,上设丞相制,下设置郡县,不再效法古制而行分封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垂直专制统治体系。

    在思想领域上是"罢黜百家,独用法家",尤其进行了一场"焚书坑儒"的政治运动,目的是统一思想,维护皇权统治。

    焚书坑儒,是中国历史第一次文化浩劫。秦朝以前的书籍除了秦国的史书和医书、卜筮、种树等保留了下来,其他尽皆焚烧,民间私藏者便以死罪论处。

    因秦始皇的暴政与暴亡,使短暂的秦帝国也极速破灭。

    西汉初期,基于对秦朝灭亡的教训,汉朝初年开始遵奉“黄老之术”,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同时改革法律,废除了秦朝时连坐和告jianian的制度,百姓渐渐富裕,国家逐步强盛,汉朝进入了“文景之治”。

    到武帝时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而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其政治需要;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思想成为取代了道家思想上的统治地位。

    汉武帝统治时,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史记·董仲舒传》中记载了董仲舒提议的原话是“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汉书·武帝纪赞》里记载汉武帝的做法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为了解决意识领域问题,汉武帝于元光元年开始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随后董仲舒又明确提出了“三纲五常”之说,进一步强化了儒家的宗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