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卦筮法源流考》(十八) (第4/16页)
是以“十”与“∧”为基础,并不是所谓的这种阴阳(“—”、“——”)符号所构成。 我们通过对考古出土的商代及西周时期十一个不同器物上出现的三十五个“刻符”符号的组合规则及刻写形状,已知这些“刻符”每组是个“六联体”的组合。而组成这种“六联体”的组合符号,从考古上发现最早出现时期是商朝晚期,并已知商代至西周前期出现的“六联体”刻符基本上是有“+”和“∧”这两种“符号”所组成。 为什么是“六联体”的组合?这是关系着“六十四画符号”(即《周易》原创文本所使用的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的产生问题。有“+”和“∧”这两种“符号”作为基础符号构成“六联体”的组合,其结果必然组合出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组合来。 下面我们就以“+”和“∧”这两种“符号”作为基础符号,来推演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即“六十四画符号”)的组合产生过程。 “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若以“+”和“∧”组合,即下面两种符号: ∧ 这两种“符号”作为基础符号,而两两重叠(即“两联体”组合)只能组合出以下四个不相同的“两联体”符号(注:上下排列,以下均同): +∧+∧ +∧∧+ 若有“+”和“∧”为基础符号,以“三联体”为一组合,就会出现如下八个不相同的符号: +∧+∧ ∧ ∧ +∧∧+ ∧∧ ∧∧∧∧ 这也是以四个不相同的“两联体”符号为基准,也就是在四个不相同的“两联体”符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