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八) (第6/13页)
课题太大了,就是元帝也担负不起。 西汉至亡国时围绕着帝王周围外戚,宦官势力是盘根错节。皇帝如同身陷在大墙内里的笼中鸟,早已辨不清东西南北,谁忠谁jianian。帝王体制所固有的痼疾,皇帝如何能辨的清楚。谁接近皇帝谁就能影响皇帝,这就是帝王制里的怪圈。 京房提出的“考功课吏法”,元帝还算明智,也想当个明君,做个有作为的皇帝,就同意京房的“提案”。皇帝同意“考功课吏法”,当然得有一套方案,可cao作的准则,还得有人推行。 “考功课吏法”的实施不仅涉及当朝权贵,王公贵族的利益,而且还要涉及到皇帝的专权问题。这就要建立一整套与政治有关的制度,若皇帝专权问题不加以约束,什么“考功课吏法”都是纸上谈兵,还会加快一层层的腐败,最终改革是向死胡洞。 要想在家天下的体制上进行“考功课吏法”本身是行不通的。而事实上京房提出的方案还没有进行实验,自己就被套死在自己提出的主张上,即提出的政治改革措施还没有开展,就身先死去,改革也随之被扼杀。这在《汉书》京房传里有述。 《汉书·卷七十五》里有京房传:“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人也。治《易》,事梁人焦延寿。延寿字赣……赣常曰:‘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房用之精。” 史书里记载京房的特长是精于阴阳占候,这正是西汉“象数”八卦易学发展出来的新东西,是所谓“象数易学”里的新筮术,是以卦说、阴阳、四时、节气、七十二候纳入到“八卦”体系里,以为能够由此认识天地人之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