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四) (第3/12页)
受到残酷的法律惩处,并且封建领主也不得接受逃亡的隶农。这《周易》里的反映,说明西周后期隶农制完全处于崩溃时期,表明封建地主生产关系确立的到来。 “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本段是承上段之意的进一步论述。这段内容同样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背景。 “食旧德”:是指原有的祖业。“贞厉”的“贞”是指“未来”,“后果”。“厉”是指危害,危险。 因社会面临极具的变化,生产的劳动农民不断的逃亡。自然依靠祖业将面临困难,既要守着旧的生产方式,就难以实现了。这说明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新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即分封的生产方式瓦解了,新兴的封建地主生产关系产生了。“王事”是指农业生产劳动。“无成”是指无法实现了。 “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复”:服从。“命渝”:命令告示。即法律,法令。 本段意思是“虽然争讼没有结果,但应按过去的那样不可违背法令;安守正道,自然会有好的前景。” 这表明虽然社会发生了变化,即没有地方主持争讼的地方,生产劳动的人也不断地逃亡,祖业也靠不着,但是还是要自觉地遵守法令,安守正道。 “讼,元吉。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锡”:给予,锡给。“鞶”(pán):佩玉的授带,指赏锡的官位。“褫”(chǐ):剥夺。“终朝三褫之”:一天多次剥夺回去。 本段的前半段之意是“依法行事,才是很好的出路”。这是作者的希望。“讼”是争讼是非,主持公道的依靠。“讼”也是社会的安定基础与保障。只有“讼”(依法行事)才是治国的根本。这就是“讼元吉”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