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五) (第9/12页)
周易》”,同样是在《系辞传》说法基础上的演义化。《系辞传》里只是说“《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易》之兴,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而并没有说是谁作了《易》(即《周易》)。可到司马迁却把《周易》一书的创作权给予了周文王。并且通过《史记·日者列传》里以善卜者司马季主之口说“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这种说法,足以说明司马迁所认为的《周易》,是今本《周易》而已。因为“爻称”是今本《周易》的结构形式所形成的称法。我们已知竹书《周易》,或帛书《周易》都是“九·六”“爻题”的《周易》文本。司马迁所见的正是这种的文本《周易》,才认为“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的说法。殊不知在此文本之前是春秋《周易》文本,显然司马迁不做考证而在前人的说法上“演义”一通。 《史记》里不但把《周易》(《史记》作者所认为的《周易》,是指那部卦爻式的《周易》)一书说是周文王创作的,而且也对《易传》(“十翼”)给于明确的说法。《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这司马迁不但把“八卦”归到《易》(指《周易》)里,而且把《周易》里的六十四卦爻辞归属于周文王的创作,又把《易传》(司马迁时还没有出现的《杂卦》、《序卦》)著作权授予了孔子。由此有三位圣人创作的一部“易经”,被司马迁神话般的造出了。由此三位一体(即“八卦”、“卦爻辞”、“易传”)的一部“易”,成为帝国里的“经”之首。自司马迁的妄说,此后"八卦"成了《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