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大发现》(二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大发现》(二十三) (第5/7页)

“公候之卦也”,是春秋《周易》文本里的《屯》卦里的卦辞里有“利建候”的说法(当然原创《周易》与今本《周易》文本里都有“利建侯”的说法。如今本《周易》里的《屯》卦卦辞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而今本《周易》里的《屯》卦的初爻辞也有“利建侯”的说法。如“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而春秋《周易》文本里做为《屯》的第一“繇题”的《比》,其“繇辞”中自然也有“利建候”的说法。而六十四卦中的《比》卦中,从“卦辞”到“繇辞”均没有出现“候”的说法。所以此卦中的《比》是《屯》卦中的一个“繇称”而已。但辛廖解卦时,又结合了《比》卦画符号中的八卦取象。故此卦例在断卦时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推理”所问事情的吉凶,主要是离不开那套卦符号工具和八卦取象筮法,并借用被篡改后的《周易》文辞当占卜辞。此筮例也表现了“筮无定法”的说法,全凭史巫联想、附会而已。

    例二:《左传·闵公二年》:“成季之将生也,桓公使卜楚丘之父卜之。曰:‘男也。其名曰友,在公之右。间于两社,为公室辅。季氏亡,则鲁不昌。’又筮之,遇《大有》之《乾》,曰:‘同复于父,敬如君所。’及生,有文在其手曰‘友’,遂以命之。”

    此段文记载了成季出生前,既占卜又占筮。即卜与筮结合来"决疑"。筮卜的结果是得到《大有》,此筮例中的《乾》是《大有》里的第五“繇题”。而此筮例在断吉凶时,也没有直接点出《大有》里的《乾》做繇题里的繇辞(即“厥孚交如威如,吉”。今本《周易》“大有”里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