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大发现》(八十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大发现》(八十七) (第4/12页)

,“已日乃革之”,“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均是比喻。

    《周易》第五十篇《鼎》,是讲述“变革后要及时巩固其成果”的道理。

    “鼎”本身就是权力的象征。本篇内容全部是围绕着“鼎”这一“命题”展开的论述,只不过全是运用比喻。从“鼎颠趾”,“鼎有实”,“鼎耳革”,“鼎折足”,“鼎黄耳”,到“鼎玉铉”来比喻“革故鼎新”所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及巩固措施。

    《周易》第五十一篇《震》,是借“雷震”这一自然现象来隐喻政治风暴。

    《震》全文篇从命题到内容全是比喻象征。是借用雷震现象比喻政治。正如后封建社会里发生过的秦朝政治风暴,焚书坑儒和历代王朝更替后的高压手段,以及现代社会里曾发生过的“文*大*革”。皆如雷震之威,使人惊恐与威惧。

    《震》篇用雷震的自然现象形象的表现到政治风暴上突云变换的道理。君子如何在政治风暴里站稳脚根,作者通过层层比喻给出了如何适应和应对的答案,即处变不惊的道理。

    《周易》突出的讲述政治经验和治国的道理,即属于政治哲学。但其方*论不同于古希腊创立的逻辑推理(或称理论推理),而是比喻说理(或叫比喻推理)。如《震》篇是用雷震现象来比喻政治上的道理。比喻推理的前提是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的比喻,而结论是个比较抽象的事理。如《震》篇作者用浅显的日常所见的雷震现象来喻深刻的政治形势这一效抽象的政治道理,使人们通过这种比喻领会到所表述的政治含义。

    《周易》第五十二篇《艮》,是论述“回顾反思修省”的政治道理。本篇是通过对自己身体背后的看视来象征隐喻着回顾过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