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大发现》(十四) (第5/12页)
陶簋(西周晚期)。这四个属于西周中晚期的不同器物,其上共刻写有23个“六联体”的刻符。这23个“六联体”的“符号”,基本是由“—”与“八”这两种“符号”组合,而没有再出现像“+”的这种写法的“符号”,这说明自西周中期以后“六联体”刻划符号里的两个基础“符号”变成了“—”与“八”,并以“—”替代了早期像“+”的符号。 总之,我们看到属商周(西周)时期的不同器物上的三十五个“六联体”符号的刻写形状,可以说,总体是有两种“符号”组合而成。并且,组合成“六联体”符号的两种基础“符号”,也是一个有生成与发展的过程。 前面举例考古上所发现的属商代及西周时期出现在不同器物上的“六联体”符号,那么,我们再看一看考古上所发现的属西周以后,即东周至汉朝时期出现在不同器物上的“六联体”符号又是何种摸样。 下面所发的六个图例,给依次排序为①②③④⑤⑥: ①图“楚地祷祝简”(包山楚墓竹简,战国中期)上的两“六联体”符号,写法是有两个基础符号“一”和“八”的组合。这竹简属战国中后期。这种在楚地出土大量祷祝辞竹简上有不少刻写有二个“六联体”符号。“楚地祷祝简”上的“六联体”符号均不显示《周易》一书的蛛丝马迹,楚地在战国中期还传承着只是一套符号,在神秘地使用着。这也是清华简命名的《筮法》所证明,为战国中晚期的清华藏竹简《筮法》,同样不杂《周易》内容的专属八卦《筮法》。清华简《筮法》内容的八卦符号里两基础符号与楚地祷祝简上六联体符号里的两个基础符号同。 ②清华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