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卦筮法源流考》(七) (第3/14页)
取象进一步的“推理”说:“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我们已知“风”、“天”、“土”是八卦筮术上的《观》,《否》的卦画中取象而来的东西。那么“山”,又是如何来呢?这就涉及到“卦”学上的“互体卦”。所谓“互体”卦,就是指六十四卦里每一卦画里除了上卦、下卦的“八卦”卦画组合外。还可从每一卦画(六联体符号)中的交互画符号中看出“八卦”符号(三联体)来(切记不要把“八卦”符号与“六十四卦符号”混淆,“八卦”符号是“三联体”符号,而“六十四卦符号”是“六联体”符号,即“八卦”筮术上是把“六联体”符号又分成了两个“八卦”符号,并取象其中,这些说法不过是人为地规定而已)。在“八卦”学上,六十四卦里,每个卦符号都是有六画组成,是所谓的“八卦”重叠而成的。我们已知六画,分上三画和下三画。上三画为上卦(或称外卦),下三画为下卦(或称内卦),也都叫单卦,称八经卦。而“互体卦”是在一卦的六个画里的二、三、四、五画交互而看成卦象,即一卦符号中,二、三、四画又看作是一个“互体”的内卦。而三、四、五爻又构成一个“互体”的外卦。我们举例如下:如《观》卦画中的“互体”卦象: (因图无法上传,故略) 我们从上面的《观》卦符号图示里看到,这个“六联体”符号里的上三画是谓《观》卦的外卦,所谓《巽》(八卦之一),取象为“风”。下三画是《观》卦的内卦,所谓八卦里的《坤》卦,取象“土”。而《观》卦画又产生“互体”卦《艮》(八卦之一),取象为“山”。不论《观》卦里的“巽”、“坤”、“艮”,这都是八卦筮术里的说法,这又叫“八经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