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易学评论》(七十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易学评论》(七十七) (第10/18页)

。初次接触这《周易》的你,再有耐心,到此也就会掩卷而叹了。这从“卦辞”,到《彖》曰、《象》曰、又是“初九”、“用九”、《文言》曰,再加之[原文],[注释],[译文]这种犬牙交错的排序,使你的阅读热情全没有了。你或许急不可耐的向后翻看,全书皆如此。你只能望本兴叹了,不再前言所说的这是一本难读而神秘的书。无论你是一般的文化,还是受过高等教育,若第一次读这《周易》是一个样,看不懂这《周易》说的是什么,这《周易》之书也只能放回原处,就是买回家想细细地看,也多会是半途而废,还是束之高阁,终不得门径。不过你也别自卑,不只是你看不懂《周易》,而看不懂《周易》的还真不少。笔者在网上看到有此同感的还大有人在,并且那还是都有学问的人,且看网上一些人对《周易》的议论。

    举例一: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和中国佛学研究的哲学博士陈坚副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实在的学者。他在二零零五年第三期《周易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易经的意义的来源》的文章。其开头两段是这样写的:“有两件事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第一件事是,我的儿子上小学五年级,已能看报读小说了。有一次,他闲来没事,在我的案头上随便翻书。过了一会儿,他拿了一本《易经》过来问我:‘爸爸,这是什么书呀?’接着,他又在我面前打开《易经》。我一看打开的这一页记载的是‘师’、‘比’、‘小畜’、和‘履’这四卦的内容。他指着其中的卦爻辞满眼疑惑地问我:‘这些话乱七八糟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呀?’我一时语塞,但是他的这一问却似禅宗的‘棒喝’,让我有一种‘顿悟’般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