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诗性智慧解读(一) (第2/10页)
数量的是四言一句的格式,但也有例外。《诗》里有极少数诗歌同时出现“三言、四言、五言”句子;或“六言、七言”的组合;或“三言、四言、六言”组合;当然《诗》里的诗歌里也出现有“二言”和“八言”的句子,不过这些杂言诗或类同于散文体的“诗”毕竟很少。 而《周易》一书里的文句也多是“四言句子”。 如《周易·乾》篇,若去掉推理判定是非的“判词”(我们给《周易》里出现的“吉、凶、吝、咎”等词称判词,以判定所论事物是、否、对、错程度之分),无疑就是一首四言诗: “元亨利贞 潜龙勿用 见龙再田 利见大人 终日乾乾 夕愓若厉 或跃在渊 飞龙在天 利见大人 亢龙有悔 群龙无首” 这去掉“判词”的《乾》篇内容,与《诗》里的诗歌没有什么两样。 《诗经》第一首是《关雎》,其诗开头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这首诗描绘的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因君子是有家有国的分封统治者。 《关雎》这道诗的主要表现?法是比兴,《?传》云:“兴也。”孔颖达在《?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诗》?诸举草??兽以?意者,皆‘兴’辞也。”m.zwWX.ORg “兴”就是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 《诗》常用的表现手法是“比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 比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