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大发现》(八十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大发现》(八十五) (第2/9页)



    见龙再田

    利见大人

    终日乾乾

    夕愓若厉

    或跃在渊

    飞龙在天

    利见大人

    亢龙有悔

    群龙无首”

    这去掉“判词”的《乾》篇内容,与《诗》里的诗歌没有什么两样。无疑《周易》是在“诗体”的基础上转换成“文论体”。《周易》文章代表了从“诗”到“文”的过度体。这正体现了先民擅长模仿,比喻的实证。

    我们再将是非吉凶"判词"添上,《周易·乾》就由诗歌变成了论说文章:

    ()乾,元亨利贞。

    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或跃,在渊,无咎。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亢龙有悔。见群龙无首,吉。”

    (译文:“一、(君子)应努力进取,自强不息。即开始通达,有利,前途光明。

    潜伏时期的龙,还不到升腾的时机,不可随意妄动。龙崭露了头角,有利造就伟大人物。君子终日努力不懈地进取,而到晚上警惕自省,这样去做,不断地磨练自己,就没有害咎。龙能升腾起来,又能潜回渊里,没有害咎。龙升腾到天空上,有利于造就伟大的人物。龙飞升到过高之处,将有悔恨。出现了群龙,都不争当首领,才是天下太平吉象。”)

    显然《周易》作者用诗歌的语言在讲述着"君子"修身为政的道理。

    《周易》第二篇为《坤》,我们也将《坤》文按诗体形式恢复,来看其诗歌形式与诗歌语言:

    “坤元亨

    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