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_913【文艺报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913【文艺报国】 (第3/4页)

随军拍摄抗战纪录片。比如由阎锡山出资创办的西北制片厂,今年就在晋东南拍摄《华北是我们的》,明年还会拍摄《风雪太行山》和《老百姓万岁》。

    可惜,由于西北制片厂里有很多左派人士,《老百姓万岁》还没拍完,阎锡山就下令将这家电影公司给停办了。

    继续走了不远,众人来到一家茶馆,周赫煊笑道:“走,我带大家领略一下四川的茶馆文化。”

    这家茶馆似乎也被轰炸过,屋顶有个大窟窿,重新盖上去的瓦片颜色明显不一样。不过幸运的是,那颗炸弹落到茶馆里没有爆炸,所以这家茶馆还能照常营业。

    茶馆里摆着很多竹制椅子,舞台上正有人在唱川戏,而演出内容竟是把抗战电影《保卫我们的土地》改编成了川剧版。

    随着无数文人和戏剧表演者内迁,川剧也在抗战中焕发新生。这些外地人从学四川话开始,一步步成为川剧票友,并创作出大量的爱国川剧。本地传统的川剧从业者,也在这种交流中开始融合吸收其他戏剧的菁华,甚至主动朝现代话剧的表演方式靠拢。

    茶倌端着长嘴茶壶快速迎上来,突然眼睛一亮,笑道:“是周神仙嗦,你老人家快坐!”

    周赫煊拖椅子坐下,笑着用重庆方言说:“你们这间茶倌生意还好嘛。”

    “那肯定瑟,”茶倌自豪地说,“张天王是我们茶倌的台柱子,今天他老人家没来,不然茶倌里头就挤爆了,你来听戏都找不到坐的地方。”

    “张天王”就是川剧天王张德成,艺名“小偏褡”,昵称“张二娃”,自贡人,抗战期间担任中国戏剧协会理事和陪都分会理事长,演出了《柴市节》(歌颂文天祥)、《扬州恨》(歌颂史可法)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