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六章鞑子入寇,目标喜峰口 (第5/7页)
种研判的可能。 当然有时候李朝生提出来的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是不准的,这也没办法,做任何事情,一个势力肯定是需要进行大量规划与考量的。 比如入寇大明,如果以前鞑子想要从宣大入寇,历史上也从这里入寇的,可是现在归化城在蓝田手里,那么他们就要考虑吃到千年杀的可能性。 正因为这一不稳定因素,很可能导致他们改变方针,换一个突破方向。 因此当李朝生在历史中做出第一个改变之后,除了历史大势之外,李朝生并不会在纠结一些细节性的问题。 就比如崇祯十二年鞑子歉收,要想不饿死人,他们肯定要来大明抢,这就是大势,不会因为一些细节而改变的。 那么细节是啥,那就是他们从哪进大明,或者是几月份开始入侵,这前后差一个半个月都是可以的,至于从哪入寇,那也没有一定之规。 所以李朝生也不会傻了吧唧的告诉侦察兵,你们就在喜峰口等着吧,他们肯定从这里进入大明,要是人家不呢? 因为历史也是存在偶然性的,所以李朝生在结合了密谍司的情报之后才得出鞑子会入寇,至于从哪里,不知道,所以派一支侦察兵前来侦查。 如果猜对了并不能证明历史就没有发生改变,可能这个选择就是最正确的选择,就算历史改变了,这个选择也是最优的选择。 侦察兵们吃饱喝足,把马拴在一旁,紧跟着众人就靠在一起,拿着武器,抱着肩膀,开始休息,班长这时并没有睡,而是瞪着眼睛警戒着。 作为班长,他的责任更大,因此付出的更多,比如在其他人都睡觉的时候,他要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