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82章 酸枣会盟英雄集结(十) (第2/4页)
推行了“更戍制”。赵匡胤规定禁军在一个地方驻扎不能超过三年,往往一两年一换防。而且除了极个别例外,全体禁军都要参加轮换。 司马光夸奖这种制度,说它能让士兵“均劳逸、知艰难、识战斗、习山川”。士兵可能确实借机领略了祖国的大好风光,熟悉了不少山川,但问题是他们不太熟悉自己的将领。 这样当然也有好处,守边大将手下的军队虽然不少,但一两年一换,你怎么培植个人势力?你又怎么可能带着一群不熟悉的人去造反? 最后,就是那条著名的“崇文抑武”的国策,让文人起到了武人头上,宋朝衰亡的祸根就此埋下。 表面上看,赵匡胤确实实现了中央集权,结束了五代十国期间武人乱政的局面,但却导致国内农民起义频发,起义次数之多空前绝后。 因此,无论是乱世还是太平盛世,孔明都不会采用宋朝的国策。 言归正传,孔明知道这几人的身份后,有些怀疑韩馥是不是都等不到他和袁绍出手,就先把冀州给丢了。毕竟这几位能在五代十国那种乱世称帝,实力肯定还是有的。 落座之后,韩馥与其他几个刺史、太守打了个招呼,便继续与孔明攀谈起来。 “贤弟在并州,愚兄在冀州,咱们两地紧密相连,理应友好相处啊!” “这是自然。”孔明保证道:“兄长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联系小弟,小弟绝不推辞。” “那我就先在这里谢过贤弟了。” “唉!兄长客气了!”说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