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历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 第332节 (第4/7页)
。清承明制,如今也是沿用这种做法。而且,‘火耗’不断加重。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偏远的州县赋税少,火耗甚至数倍于正赋。朝廷也曾屡屡下达禁令,但收效微乎其微。 这几年,胤禛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在积极地找寻解决之道。 康熙这么一说,他赶紧拱手:“皇阿玛所言极是,这火耗之事本就容易造成贪污,加重百姓负担。儿子年前就已经派了可控制人事处查访,对此事进行详细而由周全的了解。想着等具体意见出来之后,再集思广益。看看能否彻底取消这个火耗之事,或者火耗归公。” “火耗归公?”康熙皱眉问了句,“说说你具体的想法。” “是。” 因为户部清欠,江南官场等事,胤禛素有冷面王、抄家王之类的诨号。意思可不就是他特别的铁面无私么? 在他管辖之下,哪里容得了这等搜刮民脂民膏为己用的蛀虫呢! 是以,全面监国的第一年,他其实就已经悄悄对这个事上了心。只是那时候,他还不确定自己这个监国雍亲王能不能坐得稳,又能坐多久。 此事又关系极大,稍有不慎可能将他推到整个朝堂的对立面。英明神武如自家皇阿玛都未敢贸然行事,他自然也得先掌握了详实资料、妥善布局。才能一点一点的,彻底啃下这块硬骨头。 革除弊政的同时,尽量不累及自身。 因此上,他的某些想法虽然还不够成熟,但康熙略一过耳便能知道,他确确实实是在这上头下过苦功的。 父子俩好生交流了一阵之后,康熙郁闷了几日的心情舒缓了许多,都有心思与诸子闲话家常了。 “自从一废太子之后,朕就一直忧心。唯恐废掉一个不孝子,再捧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