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_303.第303章 商家座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03.第303章 商家座谈 (第5/8页)

化,弘扬善行义举是这个时代商人发家之后获取良好社会名声的最佳手段,施耐德的这番表态也获得了一片叫好之声。当然这笔钱虽然是打着慈善的名义,但也不是打算白白花出去的。义庄善堂救助的难民孤儿,绝大部分都会在经过筛选之后送往胜利港进入归化民体系,也算是从大明合法获取移民的渠道之一。

    至于对贫苦下层文人的资助,其实驻广办在此之前就已经在从事相关的工作,只是没有公开化而已。以现在胜利港的人口规模而言,普通民众的识字率还远远达不到执委会的期望值,而现有的师资力量要用来进行全民扫盲教育又显得太单薄,解决这个矛盾的捷径大概就只剩下从大明引进知识分子,通过普及基础教育来逐步提高民众识字率。

    截止二月底,驻广办从大陆地区招揽的落魄文人已有三十余人,其中大部分已经送去胜利港接受有关部门的培训,他们今后的去向将是穿越集团治下的各种初级教育机构,以及各个单位中一些需要有基础文化水平才能胜任的岗位。这种招募在披上了“基金会”的外衣之后将会更加方便,招募的规模也会逐步加大。

    执委会对于大明知识分子的招揽门坎设定得非常低,只要能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之类的初级读物通读,就算是合格了。至于四书五经、经史子集方面的知识内容则没有硬性要求,学过当然就更好。如果是有秀才以上功名,又自愿迁往胜利港定居,那还将获得一笔专门的安家费。

    在展示过拍品之后,拍卖活动便开始了。这种拍卖会上最积极的并非广州商圈中的顶级人物,反而是一些中等实力的商家购买欲望最强。这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