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_343.第343章 强行冤大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43.第343章 强行冤大头 (第6/8页)

有一段时期甚至不得不以稻米为交换手段,代替了金银向海汉求购精盐、武器等货物。

    北越朝廷里也并非是蠢货当政,他们很清楚如果每次作战都需要请海汉人出兵相助,那么内战继续下去的最大受益者其实并非北越,而是这些乐于充当雇佣军的海汉人。如果现在又要掏出十几二十万两银子雇海汉人征讨南越叛军,那下半年升龙府的达官权贵们也不用过日子了。

    最可行的办法,莫过于北越通过购买海汉武器,接受海汉式的军事训练,得到一支隶属于升龙府的部队,然后由这支部队去征讨南方的阮氏叛军,统一国土。但这个计划有两大弊端是北越高层们无法忽视的,一是高昂的成军费用,二是漫长的成军时间。

    北越以往打仗极为简单,少量的专业部队裹挟着临时征调的农兵,也不需经过太多复杂的训练,发了武器就直接拉上战场开干,打赢了适当从战利品中拿些好处出来发放,打输了那大家就自认倒霉,也不会有什么战后抚恤之类的玩意儿。但自从跟海汉合作以来,这种作战概念慢慢就改变了,军官们认为没有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农兵完全不堪用,而正规部队的士兵也都认为应该像海汉人那样,在受伤或者战死的情况下发放优厚的抚恤金,才能有效地保障部队的战斗力。

    这当然都是拜涂山训练营的海汉式教育所致,按照海汉人的成军标准,北越每训练一名火枪兵就需要大约二十两银子的前期费用,这其中包括了购买单兵成套武器装备的十二两银子,训练期间军饷三两银子,以及付给涂山训练营的五两训练费用——虽说海汉人打的是免费军训的幌子,但免费的只是学费而已,要使用训练营的各种器械,以及在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