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_第912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12章 (第2/3页)

甚至在萨尔浒之战以前,亦是如此。

    天朝上国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三十万大军,分成四线,在草原上如四个爬犁,一直向着鞑靼驻牧之地拱进。

    因为鬼力赤的身亡,朱棣改了战略。

    徐辉祖部,率领大军一路斜着插上去,在哈喇莽来休憩整顿之后,继续斜插,到巴尔斯和坦与和兰真沙陀之间驻军,等待朱棣旨意。

    朱高煦率领大军一线穿插急行军,改为前锋,率先进入和兰真沙陀区域,在斥候接触到鞑靼的斥候后,开始驻军等待朱棣旨意。

    丘福率部过了庆州后,率部直上,在和兰真沙陀右侧区域驻军,与朱高煦、徐辉祖两部形成三叉戟,拱卫在中军之前。

    今年鞑靼的驻牧之地在撒儿都鲁。

    根据斥候谍报,鞑靼的大队人马陈军在捕鱼儿海附近。

    当朱棣率领中军来到和兰真沙陀时,已将入夏,而此刻鞑靼在阿鲁台的率领下,全线在捕鱼儿海展开了阵线。

    因为兵力的缘故,阿鲁台选择了以点破面。

    如果朱棣继续合围,他就要利用骑军的机动性优势,击溃明军的一点,然后从这一点开始蚕食大明的精锐力量。

    战争,远远不是在地图画几根线摆上那么几万兵力那么简单,要知道你在地图上的一条线,在现实里就可能是几百里。

    而十几万人却能轻易在这几百里之间腾挪转移。

    最为经典的,当属四渡赤水河。

    现代战争中尚且可以如此迂回穿插,何况交通、信号极为落后的古代,只要朱棣稍有不慎,阿鲁台的十几万人马就有可能蚕食掉大明精锐。

    北方顽疾,绝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因为草原上可以逃窜的方向实在是太多了,不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