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12章 (第3/3页)
高,种植环境要求低下……”朱棣一番娓娓而来,将红薯的添油加醋说了一遍。 话音还未落,户部尚书夏原吉出列,“陛下,红薯真有这等习性?” 作为户部尚书,夏原吉要管的事情很多,农桑是他责内事,户籍也是他责内事,所以整个大明,除了朱棣之外,只有这位尚书知道大明即将面对的问题:随着人口暴增而来的粮食危机。 这一两年,他为了此事几乎是殚精竭虑,可无论他怎么想办法,都明白一个真相:无论大明如何的有钱,只要不去抢番邦的粮食,要不了五六年时间,大明就要面对粮食危机,到时候很可能会出现大的饥荒,而一旦出现饥荒,则可能出现农民暴动,路有冻死骨的画面将横亘数年之间。 那时候的大明岌岌可危。 所以现在的夏原吉明白了一个道理:黄昏的医疗改革其实是把双刃剑,一个不好,就会将大明带着走向看不见底的深渊。 轻一点,王朝自此衰落。 重一点,改朝换代!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当老百姓吃不饱饭,则什么都有可能发生,须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第788章 人尽其才 朱棣颔首,“没错,朕亲眼所见还能有假不成,我知道夏尚书你的想法,这也是朕的想法,朕已经决定,要在全国推广红薯的种植,确保朕的千万子民都能吃饱饭。” 一位都察院的御史出列,道:“启禀陛下,微臣起于寒门,少时躬耕于阡陌之间,闲暇读书,虽不若凿壁偷光,但亦是花费了别人数倍的时间,别人十年寒窗苦读有今朝,微臣则需躬耕之余读书,才有今日报效家国的机会,所以其实深谙农事,还请问陛下一件事,这红薯虽然生长习性对环境要求不高,但它产量几何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