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9章以恶制恶 (第2/6页)
物产丰富,牛羊遍野,看似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 “若新疆不固,则蒙古不安,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且俄人一直对这块土地虎视眈眈,欲壑难填,若放弃新疆,俄人定会得寸进尺,向东扩张,届时后果不堪设想!” 看着新疆的国土沦陷干着急,这是什么样的体会? 放下手中的《世界风云概要》,李察眉头紧皱的深深长叹一声,对多灾多难的故国神州多增添了一份牵挂,一份担忧。 当今时代的清庭并不亲近大唐帝国,反而极为警惕大唐帝国对神州的影响力,处处与英法列强走得更近,朝野中颇有些“挟洋自重”的倾向。 这也是没奈何的事儿。 比起金发碧眼的欧洲人,语言,宗教,风俗与汉人都不相同,基本上不可能对满清皇朝统治产生威胁。 而大唐帝国就不同了,这个以汉人为主崛起于北美的强盛政权,凭借着强悍的军事力量和深厚的经济力量,还有在神州大地的极佳民众形象,赢得一片赞誉之声。 社会上崇尚向大唐帝国学习的呼声很高,对满清朝统治形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 所以,包括一些开明的汉人洋务大臣在内,对大唐帝国都抱有深深的警惕心理,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敷衍。 既不得罪,也不交好。 大唐帝国表现的过分热心,反而会让满清朝廷上下心生猜忌,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宁予外邦,不予家奴”阴暗心理。 大唐帝国当然不是家奴,但总是与华夏民众同血脉,同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